智家核心 最懂你心
首页 家装 潮向 攻略 评测 晒物 爆料 新品 手机 科技 家居
本科毕业论文有点“水” 要不要变成可选项?
家核优居 2024-06-11 18:26:51 来源: 金融界

🏸"房贷流水不够"😐【——溦:155-7599-7328——】🌜本科毕业论文有点“水” 要不要变成可选项?.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张梓欣

  你的毕业论文通过了吗?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到来,“本科毕业论文到底有没有价值”再度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查重要求太高”“注水过多”“数据难找”……桩桩件件都让毕业生深感被动和头疼。有人认为,本科生对某个领域知识掌握并不深入,写毕业论文是形式大于内容;也有人认为,毕业论文尽管创新度未必那么高,但也是对自己四年学业的检验。毕业论文真的是“鸡肋”吗?是否可以从“必选项”变成“可选项”?

  本科毕业论文“尴尬”在哪里?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指导老师帮助郭彤(化名)定好了论文的选题和思路,只需要她查阅文献和确认细节,“我觉得我的论文能完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指导老师,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创新点,学术贡献十分有限。”

  近年来,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注水”多,创新力不足、逻辑表达混乱、基本知识生疏、分析论证肤浅等问题让不少师生深感被动和头疼。“在本科阶段,大部分人是不具备学术研究的能力的,”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王璇(化名)说,“找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收集知网资料,整理出一个偏学术类的报告,我个人认为甚至不应该称之为论文,学术价值非常低。”

  除了创新力不强,学术价值不高之外,许多同学还反映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并不充足。王璇回忆道:“我们学校毕业论文初稿和终稿的截止时间大多和研考的初试复试相撞。考研的同学很辛苦,一边要准备初试复试,一边要去写毕业论文。”郭彤是韶关学院的师范生:“大四时,我9月进入到学校里实习,实习工作非常忙碌,写实习报告、上课、备课。在实习的9月到12月我基本上没办法写毕业论文。”

  此外,为了降重而降重也让毕业生格外头疼。有网友评论道,通顺的人话查重30%,把人话改成“鬼话”查重15%,把“鬼话”再改成“不可名状”查重5%。有的同学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降重的经验:“中英互译,再用英文翻译成小语种,用德语或者日语翻译一遍,然后再译回中文。”为应付学校降重要求拼凑而出的“四不像”论文有多少学术价值?简单地以查重率来维护学术诚信是否足够?

  毕业论文是“成年人”到“社会人”的一次锻炼

  不可否认的是,毕业论文是对毕业生的一次重要锻炼,撰写毕业论文经历的收获和挑战也会给大学生未来发展带来重要影响。王璇说:“我的选题与国外有关,几乎所有的参考文献全都是英文的,因此我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书籍,深入到原版文献中去挖掘理解。我大约参考了近16本专著和40多篇学术论文,这不仅帮助我学习英语,还让我提升了独立学习枯燥深奥的论文和书籍的能力。”她提到,未来她打算出国读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帮助她提前熟悉了在国外学习生活的模式。

  “毕业论文对于大学生从‘成年人’转变为‘社会人’,履行社会角色、获得社会认可,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副教授胡福文表示,本科毕业论文除了要求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显然是学生将来从事职业工作的基础能力。

  “撰写毕业论文需要查找文献、访谈调研、分析资料和论证写作,这些技能对于学生未来从事科研、行业分析或者专业写作等至关重要。”胡福文说,创作毕业论文往往涉及数据获取、数据分类、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等内容,这些数据思维和数字化能力显然是数字化时代最基本的工作素养。创作毕业论文还需要与导师和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有的还需要深入社会和企业,这对于进入工作环境后的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确存在“注水”多、逻辑表达混乱、基本知识生疏、分析论证肤浅等问题,其背后的成因复杂。针对当下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现状,胡福文分析道,要破解这些难题,绝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基于系统思维和实证分析,贯通宏观愿景和微观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毕业考核究竟该如何进行?

  本科毕业论文或许存在多种问题,但是毕业考核仍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是对大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验。但形式是否可以更多元化呢?

  “毕业考核应该紧密贴合专业特性。比如文学这类理论性质的专业,毕业考核可以撰写一篇有深度的论文或创作一个人满意的作品。像新闻传播这类实践性强的学科,传统的毕业论文难以涵盖所学内容,而毕业设计更能综合体现四年的学习成果。”王璇认为,学校应该开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有人热衷学术,可以选择撰写关于新闻传播学的论文;有人对实践更感兴趣,他们可以选择制作视频、进行调研或访谈等实践活动。”她认为,高校要与时俱进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不必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学生都撰写论文或完成设计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选择毕业考核形式。

  “叩其两端而执中”,毕业论文作为人才“淬炼”和人才“交付”的关键环节,必须与时俱进,更好服务于“新质人才”培养。胡福文表示,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新质人才”,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他认为,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本科毕业作品形式上可灵活多样,也不是“一刀切”,可以包括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文学艺术作品、产品开发、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表演展示等。

  “毕业作品选题的审核要体现更强的新质性,跳出学院式的知识生产逻辑,强化校企合作、科教融通,直面企业生产、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聚焦新场景、新业态的发展需求。”胡福文说,毕业作品达成度的考核上,要摒弃单纯的学术思维,尝试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比如通过企业实习工作业绩、高水平论文、竞赛性作品等,替代论文评阅和答辩式考核,为“新质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赛道和更多可能。此外,对毕业作品考核还要体现包容性,通过竞争性机制加大对优秀毕业作品及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备注:本文所指的毕业论文指的是包括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在内的毕业作品。(羊城晚报)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